2020年12月17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之OGSM習後感

 



OGSM是Objective(目的)、 Goal(目標)、Strategy(策略)、Measurement(測量)的英文首字母組成。


這邊就不深入探討OGSM的使用細節,主要想聊聊在這堂課中我有些額外的收穫,上課的過程中一直不斷有某程度上的既視感,設定目標、行動計畫、檢查點、數字、量化,這些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在高階的日子,拼命地奔跑、達標、創紀錄、再達標。

「你為什麼做你在做的」

是經歷學習TR (TABULA RASA)課程中最核心的問題,在走完高階、TR後,再度接觸到這個既陌生卻又熟悉的表格時,我的心情是複雜的。

透過講師張敏敏分享OGSM的應用眉角,一開始說不上來的某種既視感,直到後來想起了兩年多前的高階時光(剛還特別翻出力行書),撇開名詞定義的些許不同,但其實講的是一件事,這個心得分享應該只有特定群眾get得到。

「目的、願景、要去的方向」

走到現在,翻開兩年多前的高階力行書,對照現在除了產業更聚焦在餐飲領域外,感覺自己仍在做同一件事,或許就是講師提到的至少3年不變,原本聽到這個說法有點不習慣,總感覺3年太短了,落地思考後其實這裡更多是應用在自己所設定的創業題目的範疇,或許並非是指創辦人本身的探索。

這邊就又不得不提到TR的學習,將上述所有排序推翻,再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一樣的名詞、內容、數字與方向,比起過往考慮這些事的焦慮,雖然現在難題依舊在,挑戰也沒少過,情緒不再那麼容易波動,也更能靜下心,去看待自己的短板。

接下來的分享比較赤裸,常對人說自己創業過程還算順利,但其實內心知道真正的順利只有在作品呈現、自我滿足這塊,認真談論商業模式、商業策略,財務相關等知識其實是貧乏的,一直到今天看大家填這些表格我有了些畫面可以描述現況。

大家都在尋找生火的方法、如何讓火苗延續,方法有很多種,這個方法不行就換下一種(題目),一直到找到好的方法為止。而我們這類型的創業者(技術導向)或許本身就是一團火,很多職人不管春夏秋冬的每天都在燃燒,甚少考慮可能夏天溫度高較容易升火,或冬天可能比較辛苦等問題,最後很可能將自己燃燒殆盡。

目前的我仍是一團火,差別在於我知道自己是火,我可以選擇讓自己在有效的地方、季節讓他燒得更旺,燒在值得的事物上。


最後還是要搬出那幾句心法,

看懂了一輩子受用(內容農場標題):


1.不要被數字綁架

2.不要為了設定而設定、目標而目標

3.願景、目的、目標要連貫

4.你是誰

5.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事


最後一句我最愛的

「無關乎那些數字,直到真正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後,一切都會跟數字有關」


最後,已知 用火



BE 33 高階力行書







2020年11月30日

死亡學

今晚特別有感覺,似乎可以打些什麼,

不曉得因為年紀還是什麼的,將腦中累積的意念糅撚成形以前的儀式越來越煩瑣了。

今天想聊聊老生常談的「死亡」這是一題我們時不時會想,卻也沒有結果的問題。


你聽過量子疊加態,聽過薛丁格的貓實驗,究竟可以怎麼樣的來思考關於自己的人生,以及死亡?

人終究會死,是一個不變的道理,至少在目前科技、生物學與醫學倫理的方向上,

知道了這個「結果」為什麼我們仍試圖用力的「活著」?


首先我們來設定了一個前提:

即,在我們能預知自己死亡日期的條件

來進行這個思想實驗。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

是在目前為止的40年後,你的所作所為會和現在有所不同嗎?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是在目前為止的40天後,

你的所作所為會和現在有所不同嗎?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死亡日期,是在目前為止的4小時後,

你的所作所為會和現在有所不同嗎?


以上三個時間點,你認為自己會怎麼安排呢?


客觀來說,都是線性的歷程,最主要的差異是這段歷程中的長與短「40年與4小時的差別」


決定差異的機制是什麼?


來繼續挖掘,40年會經歷哪些事?

一般來說,會經歷生活的起伏,可能有了婚姻,也可能不只一次,可能有孩子,

也可能孤獨一輩子,你可能賺了大錢,開了公司買了房子,也可能事業失敗,落魄一陣子,

體驗快樂、開心、失落,很多很多的情緒,最後學習放下、離去。


4小時會發生什麼事?

也許你會選擇看場戲,也可能不停的做愛,想嘗試從沒體驗過的事情,例如大麻,

與曾經因為微不足道的事產生疙瘩的朋友聯繫,說說真心話,

說說那曾經想一起做卻退縮的冒險,也許大部分的時間會和父母道歉,

也可能很坦然,只想躺在沙灘海邊,選擇一個人,想就這麼靜靜的走過。


可能我們會覺得,40年可以創造很多事物,獲得的與失去的跟4小時完全不能相比,

其實我認為這句沒有所謂對不對,如果活了40年,內心沒有片刻是平靜的,

很少誠實面對自己、沒有勇敢做任何曾經想做的事、不曾好好的看著身邊世界、

不曾對生活充滿感激、想不起上一次感到快樂的事情、

說不出幸福的體驗,那麼,4小時後死去對你來說有差嗎?


生命無常,不過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偏偏發生時,是如此的真實,

你感到惋惜,是因為我們習慣了起、承、轉、合,

正當我們以為要合時,舞台的燈無預警的熄滅了。


你認為自己活得夠精彩了嗎?

你認為自己40年與4小時有差嗎?


我沒有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你想通了某些事,

也許你也和我一樣掌握了穿越時空的秘訣,


如果想對20年前的自己說話,就是現在,好好的與自己對話,

因為20年後的你其實也來到了此刻,


沒有所謂未來,如果你對20年後的自己有話說,

就是現在,好好的與自己對話,因為20年前的你其實也來到了此刻,


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

只有此刻、現在、當下,的疊加態。


說穿了,40年也是由無數個4小時所組成,

活好4小時,或許也等於活了40年。


2020年10月5日

掉了

似乎今天(10/5)是個值得紀念的一天,2020年10月份的時候,就帳面上來看公司好像破產了,雖然心裡知道只是一時週轉的狀況並不算是真正的結果,手邊仍有貸款與應收款項,不過這並不代表能是營運不善的藉口,說實話還蠻沮喪的。


面白創意有限公司,最近不斷在思考這間公司之於我的意義,想想當初是怎麼開始,為什麼開始?為什麼要開始?那個界線似乎越來越模糊,特別是當我開始注重財務後,有些內心的感受逐漸淡去,目前這個階段還無法看出是好事還是壞事,從不同的觀點來看各自有不同的解讀,如果從職人的角度來看,或許是某方面的初心掉了,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是撿起了早該注意的鑰匙,一前一後一來一往,沒有什麼選擇是真王道,對與錯的壁壘沒有想像中如此分明,每天都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在和會計師的對談中理解到,創業者的一分一毫都是價值觀的選擇,這裏省一分,或許也表示某部份的自己正在消失,最後在能割讓與無法割讓之間達到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就是未來你公司的樣貌,也是你的最終價值觀呈現。


「我想要成為怎麼樣的創業者?」


這個問題產生了不少次的變化,從接案時期,沒意識過它會是問題,公司初期我以為我很清楚這個問題,兩年進化到我知道它是個問題,三年半後的我發現自己似乎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我會看看眼前所創造的一切,和每一次的低潮感受不同是,情緒並不若以往那樣急迫性的焦慮感所牽引,而是過往創造許多結果開枝散葉後,面臨不知如何收拾的茫然,大體上來說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很多事,去到很遠的地方,我也相信大家肯定不只是這樣,只是突然間,經歷過一陣奔跑後,我們突然迷失在森林中,


「我們身處其中,卻又不見樹林」


2016年10月15日

今天好像是個真心話大冒險的日子

今天好像是個真心話大冒險的日子,
那我也來分享些什麼。

人與人相處總是會有很多的化學變化,碰撞出來的情感,有的可逆有的回不去了。某個時間點過了就是過了,當下所產生的影響也無法再回頭去改變,所謂的歷史與經驗。
某人說我是她想法上的貴人,但我從她或他們身上得到的東西其實更多,不光是她,所有曾有幸共事過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哪怕對方曾經不小心出包犯過錯,多年過去會留在我心中的記憶只有(曾對我)真心付出與(不留情的)魔鬼訓練兩種人而已。
而,也只有這兩種人能夠打磨你未來模樣的輪廓。

2015年10月11日

少,但是更好

今年是正式踏上30的一年,就跟很多同樣經歷過這個階段的"先烈"一樣
充滿著各式各樣複雜的心情與不安,對自己來說,心靈層面正面臨一個分水嶺。

工作上雖說不上大成大就,但勉強也算是開始小小的收割狀態

接下來的問題是問自己:
這一切是你要的嗎?

2015年1月15日

來說一些事

最近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些人,聊了一些事,關於「30」

很多人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幾歲時想幹嘛?幾歲時想幹麻?有什麼夢想?
我有過很鄉愿的夢想,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能力讓台灣的環境變好
這也是後來的事了,最早曾想過要寫小說,因為我喜歡講故事
沈迷故事中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是故事裡的一份子。

最近有個觀念很常聽到,關於生命的走向,
回顧以往會發現以前看似毫無相關連的一切,
默默地將你導向未來的某條路。

「一生中,最難的不是做決定的時刻,而是你選擇放棄了什麼。」

忘了這句話完整的句子,但意思差不多是這樣,
這是在昨天一個講座中得到的啟發,我的感受是:

一輩子你總是會有很多的事情,遇到各式各樣的人,
有幫助你成長、也有讓你痛徹心扉的;
有讓你誤入歧途、也有成為你事業貴人的,
總是會遇到很多做決定的時刻,以及不得不「放下」的時間點,

但,談何容易?

我有過很鄉愿的夢想,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能力讓台灣的環境變好
事實上,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當所有人建構在理所當然的現實下,又何必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
說穿了只是還沒長大、還沒找到方法更還沒學會「放下」。

除了小說外,我也想做另一件事叫做「雜誌」
雜誌只是一個概括的載體,未必是一般認知的實體刊物,
這件事更像是某種議題的呈現,什麼議題?

「在地文化,不被重視但卻很重要的一切事物。」
我想做的一切,都環繞在一個很有趣的核心 -「故事」

電影Jobs有一句台詞是這樣:
「你身邊被你稱爲生活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那些並不比你聰明的人所造就的。
而你可以改變生活,影響生活,造就其他人使用的你創造的東西。
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life was made up by people that were no smarter than you,
and you can change it, you can influence it, you can build your own things that other people can use.」

某天,發現自己所會的東西已經可以滿足現實生活中基本的水平甚至更多
那麼,來釋放些能量,來做一些事,這是我目前為止一切的原動力。

想去日本
有時候朋友會問到,為什麼這麼想去日本?
我喜歡接觸,喜歡感受,我知道只要讓我參與了,就一定可以產出什麼
準備期間我的生活工作也完全駛離正常的軌道,
有一個很奇妙的聲音,告訴我應該要去的地方,於是我跳車了。

「一生中,最難的不是做決定的時刻,而是你選擇放棄了什麼。」
想抓的抓不住,想放的放不開,正是每位而立之人共有的徬徨吧?
相信自己,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不太容易。

2015年1月3日

2014年8月22日

品牌與模組化未來的設計分工

墨爾本城市LOGO
各個專業領域,隨著科技的推進都共同會面臨到一個議題 - 技術模組化
從幾百年前工業革命開始,大量的複製品出現,講求快狠准的商業模式迅速建立
講求做工細膩、靈魂的手工藝品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充斥在你我身邊的基本物品

然後在翻滾個幾年,美術工藝運動再度興起,William Morris說:
「最好的產品只能依靠優越的手工直接處理材料才能製作成功」

之後各種產業開始結合,時間決定價值觀的走向
價值觀決定環境文化的深度。

2014年7月27日

反客為主的澎湖翻轉虎井趣

聊表一下心意的虎井海報

在年初時列了今年預計會做的事或是工作

● ⋯⋯
再次澎湖,找回初衷
● ⋯⋯
● ⋯⋯
● ⋯⋯
以物易物換宿計畫(一)
● ⋯⋯
● ⋯⋯
● ⋯⋯

我一直都覺得,設計必須落實在生活之中,
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本質上就是一種溝通。

來到久違的澎湖國(?),有種異地的美感
想想退伍後就不曾踏上這塊土地了,對這邊的印象是熱、風大、夕陽很美、還有跑文書...
這次旅程其實蠻省的,因為吃住玩都有當地人接應,也正因為如此,行程的安排有點隨性,幾個大點有去,其它因為太熱而放棄的點也不少,反而離島玩的印象較為深刻,完全無法給朋友參考的行程(笑)
回來至今也過了幾週,說好要幫朋友替他們家鄉打個美輪美奐的介紹!
廢話不多說

2014年7月1日

楓丹白露 手作白木耳記錄

客戶是一位對白木耳深深著迷的"粉絲"

這樣辭去了工作,開始埋首許多的研究報導包括待在實驗室(廚房)裡的日子,在許多的醫學文獻中,驚人的發現妳的好處,除了膳食纖維和膠原蛋白這種眾所皆知的好處,妳還被稱為"菌中之冠"含有豐富的多醣體,多醣體可以抗老化、是自由基的清除者,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自由基是人類致病之根源,多醣體可保護巨噬細胞免於自由基之侵襲,在臨床上,對於腫瘤患者、骨髓移植及癌症化療患者有名顯的幫助....

於是在設計上做了不少次的溝通,從一開始抽象的概念逐漸成形

手感、好丘、小農